1. 主體專欄 > 重慶工商職院學子三下鄉:走進彭水廟池,貢獻青春力量 >

重慶工商職院學子三下鄉:走進彭水廟池,貢獻青春力量

文:李佳霓

為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堅定信念聽黨話、跟黨走,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7月7日至12日,在柴勝鋒、李佳霓、牛媛三位指導老師的帶領下,由重慶工商職業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20位學生代表組成的“向黨于心,實踐于行”發展成就觀察團來到彭水縣諸佛鄉廟池村,以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戰略為主體,結合諸佛鄉非遺文化傳承,開展了為期6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一、 賡續勞動精神,調研鄉村振興

在廟池村村委會會議室,全國勞動模范、中共二十大代表何文忠書記給同學們詳細講述了廟池村的巨大發展變化。廟池村,地處全國十四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之一的武陵山區腹地,從脫貧攻堅之初,貧困發生率32%,是全市最貧困的村之一,通過“點穴”式治理、融合發展,現成為了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示范,在鄉村振興中做出了積極探索。何文忠介紹,廟池村現在以現代農業為龍頭,融合文化產業、鄉村旅游發展,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農民收入由脫貧攻堅以前的6787元,增加到10813元,增長59%。他表示,作為一名農村支部書記,深知責任在肩,要緊跟黨的步伐,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當好村莊發展的“領頭羊”,踏實服務群眾、壯大集體收入,讓群眾真正過上好日子。

隨后,通過走訪村民、實地觀摩等方式,對村民住房條件、經濟來源、耕地安置等方面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進一步了解廟池村鄉村振興現實情況。據悉,目前廟池村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為發展模式,以“產銷一體化”為理念,構建以果品、水生植物、水產養殖三大類產品類型為主的生態農業產業結構。探索實施股份制合作社集散中心、三農學校和農民夜校等模式。在走訪調研之余,同學們走進田間地頭,在村民的指導下進行勞作,使勞動創造美好明天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斷激勵廣大學生熱愛勞動、感悟勞動的價值,賡續勞動精神,傳遞奮進力量。

二、 傳承非遺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在彭水縣文化館及諸佛鄉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向黨于心,實踐于行”發展成就觀察團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主題研討會、重慶市級代表性非遺項目《廟池甩手揖》和《諸佛盤歌》傳習活動、苗族踩花山民俗活動、尋訪調研非遺傳承人等系列活動。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主題研討會上,彭水縣文化館非遺負責人從彭水非遺傳承與發展現狀、武陵山區(渝東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建設情況等方面為同學進行了講解。

隨后,《廟池甩手揖》和《諸佛盤歌》傳承人隊伍對團隊師生進行了現場技藝傳習。傳承人們首先介紹了《廟池甩手揖》和《諸佛盤歌》的起源、藝術特征、動作要領等。傳習過程中,廣大師生一絲不茍,認真揣摩每個動作的細節、每句發聲的技巧,不時向傳承人們請教。從用眼觀看到身體力行,將非遺傳承由理論轉為實踐。

傳習結束后,在燃燒著熊熊篝火的絢爛夜色下,開啟了苗族踩花山民俗節日的體驗活動。師生們與苗鄉兒女同唱嬌阿依,共舞踩花山,給現場觀眾演繹一場精妙絕倫的視聽盛宴。

次日,團隊師生驅車前往紅門村——《廟池甩手揖》傳承人李元勝老人的家,對其進行采訪調研,并深入學習《廟池甩手揖》。旨在挖掘彭水縣諸佛鄉境內的傳統苗歌苗舞的相關元素,創編歌舞類舞臺表演作品,用于打造校園文化品牌以及參加大學生藝術展演等活動。

通過非遺主題系列活動,鼓勵同學們積極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師生及社會大眾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優質文化基因,推動青年一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三、 慰問老人兒童,推普助力發展

關愛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是社會的共同心愿、責任和義務。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創建和諧社會,讓愛傳遞,與愛共融?!跋螯h于心,實踐于行”發展成就觀察團成員們走進廟池村老人兒童的家中,為他們送上毛巾、香皂、牙膏、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同時,也通過聊天拉家常、表演節目、在村小廣場放電影等方式為老人和兒童帶去心靈上的慰藉,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在慰問過程中,團隊成員也不忘推廣普通話,通過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教授、一對一指導向群眾們說明了講普通話的重要性,號召群眾學普通話、說普通話。通過這次活動,增強了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提高了服務意識與能力,實現了自身的社會價值。

四、 普及金融知識,宣傳資助政策

為幫助農村群眾普及金融知識,提高廣大村民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助力村民守住錢袋子?!跋螯h于心,實踐于行”發展成就觀察團利用自身會計與金融專業優勢,開展了“情暖廟池處處春”院壩會活動。

針對廣大農村群眾風險防范意識淡薄、金融信息來源渠道少、對金融業務缺乏了解等特點,團隊以儲蓄、保險、投資等農村消費者較為薄弱的金融知識領域為重點,深入普及金融知識,通過生動直觀的金融安全教育,提升廣大農民群眾風險防范意識。同時,宣講防范網絡電信詐騙知識,筑牢農民群眾防電信詐騙意識。并在活動過程中設置有獎問答互動環節,有效提高群眾參與積極性,獲得村民一致好評。隨后,為積極響應教育部《關于組織開展“學生資助政策鄉村行”活動的通知》精神的號召,貫徹落實學生資助在鄉村振興中的“助推器”作用。團隊進行了國家資助政策的宣講。為農民群眾介紹了國家的資助政策以及大學生資助政策,團隊成員以自身為例,介紹自己在大學中是如何受到國家與高校資助政策的幫助,并以重慶工商職業學院資助政策為例向群眾解答了有關高效資助政策的疑問。希望能夠借此活動提高人們對學生資助政策的了解程度,讓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家庭和孩子得到資助,讓資助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助力更多學子放飛夢想。

五、 觀摩基層黨建,學習有效模式

為進一步提高學院黨建工作水平、創新黨建工作思路,推進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發揮黨建帶團建優勢,“向黨于心,實踐于行”發展成就觀察團對諸佛鄉基層黨建工作進行了觀摩學習。

諸佛鄉在抓實基層黨建工作中,始終把陣地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陣地設施建設上,諸佛鄉黨委堅持科學規劃、合理選址、嚴格程序、規范管理,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584萬元,新建村級便民服務中心2個,改擴建7個,結合廟池農莊建設對廟池村便民服務中心進行了特色打造,優化陣地環境,配齊辦公設備,夯實了村級干部集中便民服務基礎。發揮好陣地功能,諸佛鄉嚴格落實村干部坐班制度,及時完善更新村務公開欄,定期組織黨員群眾開展政治文化學習、實用技術培訓和群團活動,確保便民服務中心用好用活。在陣地建設上,諸佛鄉堅持打造陣地特色。比如廟池村借助便民服務中心每周開辦1期農民夜校,結合新時期“自治、法治、德治”學習,通過分享、交流、溝通的方式,強化孝道、感恩、責任等優良傳統教育,引導群眾重塑文明新風,廟池農莊建設凝聚力和向心力顯著增強。

諸佛鄉黨委抓實基層黨建、助推鄉村振興、筑牢發展根基的具體工作中,有很多值得學習的經驗。通過此次活動,使得同學們樹立了更為堅定地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同時推動了學院進一步創新黨建工作理念,不斷提升黨建工作水平。

“向黨于心,實踐于行”發展成就觀察團的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成功開展,使學生們深入體察了民情、鄉情、學情,彰顯了工商學子甘于奉獻的憂樂情懷,全面提升青年個人素質。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我們定不負這個美好時代所賦予廣大青年學子展拳腳、顯神通的機會,將自己的青春熱血揮灑在中華大地這片熱土之上,為鄉村振興戰略添磚加瓦。我們將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美麗鄉村,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受時代脈搏,在實踐中淬煉意志品格,勇擔時代的擔當與使命,向下扎根,向上生長。


如果你需要入會或者您的商協會需要平臺幫助宣傳

商會資訊客服

掃碼關注商會資訊網官方微信

投稿合作郵箱:kjlcz@qq.com

本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商會資訊網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點擊這里進行業務合作

聯系我們

郵箱:kjlcz@qq.com

工作日:9:30-18:30,節假日休息

中国老熟妇60路交尾A片